济源·梨林镇——“济源东大门”,传统农业镇,是济源的粮食核心生产区
| 招商动态 |2016-04-17
梨林镇镇情介绍
“济源东大门”,传统农业镇,是济源的粮食核心生产区
梨林镇位于济源市东部,清代属沁阳乡,民国时期及新中国成立初期属济源二、三区,1955年撤区建乡后分属北官庄、添浆中心乡,1958年成立梨林人民公社,1983年撤社改乡,1999年12月10日撤乡建镇。
梨林有“济源东大门”之称,距中心城区12公里。东与焦作沁阳毗邻,南与孟州接壤,北与五龙口镇相连。新济公路横穿东西,207国道贯穿南北。长济高速、二广高速在境内交汇。两条河流穿境而过,北有沁河、南有蟒河。全镇总面积56.6平方公里,辖45个行政村,45000人,耕地面积58000亩,其中基本农田52000亩。2015年上半年,全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05万元,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.51亿元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1.48亿元。
机构设置
党政办公室:01088
经济发展办公室:02880
社会事务办公室:01592
农业服务中心:01386
村镇建设中心:05673
计划生育服务中心:05672
科教文卫服务中心:01001
纪检监察室:01593
民政所:02112
财政所:01138
现任领导
王剑波镇党委书记 主持全面工作
赵寒冬镇党委副书记 政府镇长 主持政府全面工作
李沛 镇党委副书记 分管宣传、组织、人事、老干部、民政、团委、妇联、档案、信息、统战、市长热线、牵头一体化办公室
卫 鹏 党委委员 纪委书记 分管纪检监察
苗 广 党委委员 副镇长 分管工业、工会、招商引资、财税、商会、安全生产、食品药品、质监、环保、统计、农副产品加工园
周火运 党委委员 武装部长 分管城乡一体化工作、社区建设、信访稳定、综治、政法、消防、反邪教、武装
王立功 副镇长 分管交通、路政、小城镇、土地、房建
周晶晶 副镇长 分管农业、畜牧、农电、扶贫、移民
齐元元 副镇长 分管科技、文化、宣传教育、体育、卫生、科协、旅游、有线电视台、计划生育、农村财务管理及审计、农经
经济社会发展
梨林镇属传统农业镇,是济源的粮食核心生产区。近年来,梨林镇坚持以“农”为本,以“农”兴工,以“农”兴镇,“三化“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正逐步形成。
农业优势日益彰显。按照“稳粮增收、提质增效、创新驱动”的总要求,稳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,发展适度规模经营,着力打造生态、效益、智慧、品牌、开放、安全“六型农业”。基本农田配套设施齐全完善,旱涝保收格局全面形成。特色农业蓬勃发展,发展花卉苗木基地5000余亩,规模养殖小区42个,蔬菜大棚1000余座,食用菌年产量突破4000吨。2014年,粮食总产量超60000吨。
工业发展厚积薄发。紧紧围绕“打造豫西北、晋东南最具影响力农副产品加工园”目标,着力实施“园区带动、招商推动、项目拉动”工业发展战略,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,提升工业竞争力。占地5平方公里的农副产品加工园初具规模,入驻农副产品加工企业44家,其中规模以上6家,正逐步成为”农“字号企业集聚的洼地。
城镇环境宜居生态。始终坚持“产城一体、镇村协同、融合发展”理念,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,更加注重设施完善和环境改善,镇区自来水、天然气等配套设施完备,镇区绿化亮化改造提升完成,高标准中心小学、幼儿园建成投用,城镇面貌焕燃一新。荣获河南省国土绿化模范镇、河南省园林镇、河南省道路交通文明示范镇、河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、全省基层统战网站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。
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。以基础设施提升为切入点,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,以繁荣农村经济为基础,以文明创建为抓手,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,新农村建设精彩纷呈。范庄村荣获国家级文明村荣誉称号,北瑞村建成美丽乡村培育示范村。全镇创建达标国家级文明村1个、市级文明村10个;省级卫生村7个、市级卫生村14个。
项目谋划
1、沁河休闲体验项目
建设内容及规模:依托沁河滩资源优势,沿沁河打造休闲、体验、旅游、餐饮等服务中心。
计划总投资:5000万元
联系人:齐元元
联系:
2、蟒河湿地旅游观光项目
建设内容及规模:计划通过招商引资,寻求合作伙伴,开发蟒河水文化,融合现有休闲产业,打造济源东部休闲公园。
计划总投资:2000万元
联系人:齐元元
联系:
3、南程水景观休闲旅游项目
建设内容及规模:利用广利渠水资源,依托207国道交通优势,在南程村打造休闲观光旅游项目。
计划总投资:1000万元
联系人:齐元元
联系:
特色美食
南官庄卤肉:南官庄村大街
南官庄羊肉面:南官庄村大街
梨苑食府巴蜀长排:梨林卫生院对面
范庄鲟鱼养殖基地:范庄村口右拐100米
交 通
济源汽车客运总站(8路、12路)——梨林镇
联系:
QQ:535124644
